
水性油墨與溶劑型油墨的配方設計因核心溶劑的不同,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成分架構(gòu)。這種差異直接決定了油墨的物理化學性質(zhì)、印刷適性及環(huán)保屬性。
一、核心配方成分對比1.
溶劑體系:環(huán)保與效能的博弈
成分 |
水性油墨 |
溶劑型油墨 |
技術差異 |
主溶劑 |
去離子水(60-80%) |
乙酸乙酯/甲苯(50-70%) |
水極性高→潤濕性差但VOC趨零 |
共溶劑 |
丙二醇甲醚(5-15%) |
異丙醇/丁酮(10-20%) |
調(diào)節(jié)揮發(fā)速率與溶解力 |
VOC含量 |
≤50g/L |
300-500g/L |
環(huán)保法規(guī)驅(qū)動水性替代 |
2.
樹脂體系對比
類型 |
水性油墨 |
溶劑型油墨 |
性能表現(xiàn) |
主體樹脂 |
水性聚氨酯分散體(PUD,Tg -20~60℃) |
氯醋樹脂/聚氨酯(溶于酯類) |
水性樹脂需自乳化改性 |
固化機制 |
水分蒸發(fā)+自交聯(lián) |
溶劑揮發(fā)+氧化聚合 |
溶劑型成膜致密度更高 |
附著力 |
PET:4B-5B(ASTM D3359) |
PET:5B |
水性聚氨酯對非極性基材接近溶劑型 |
實驗數(shù)據(jù):
- 水性聚氨酯:
- 固含量:30-40%(需低溫干燥)
- 剝離強度:5.2N/15mm(BOPP/CPP復合結(jié)構(gòu))
- 耐磨性:Taber測試(CS-10輪,1kg負載)失重≤15mg/1000次
- 溶劑型聚氨酯:
- 固含量:20-25%(高溶劑占比)
- 剝離強度:6.8N/15mm
- 耐磨性:失重≤10mg/1000次
3.
顏料與分散體系對比
組分 |
水性油墨 |
溶劑型油墨 |
技術挑戰(zhàn) |
顏料類型 |
高耐堿型(pH 8-9穩(wěn)定) |
常規(guī)有機/無機顏料 |
水性體系需防絮凝處理 |
分散劑 |
聚丙烯酸鹽(HLB 12-14) |
磷酸酯類(極性匹配) |
水性分散劑用量多(1-3%) |
研磨工藝 |
納米砂磨(氧化鋯珠0.3mm) |
三輥研磨(粒徑D50 1-5μm) |
水性需更高剪切力 |
實測對比:炭黑水性油墨D50=0.2μm(溶劑型0.5μm),但儲存穩(wěn)定性差30%。
4.
功能助劑對比
助劑類型 |
水性油墨 |
溶劑型油墨 |
作用機理 |
消泡劑 |
聚醚改性硅氧烷(0.1-0.5%) |
礦物油類(0.05-0.2%) |
水性泡沫穩(wěn)定性高需強效消泡 |
流平劑 |
氟碳化合物(0.05-0.1%) |
有機硅類(0.02-0.08%) |
降低表面張力差異 |
防腐劑 |
異噻唑啉酮(0.1-0.3%) |
無需求 |
水性易滋生微生物 |
二、配方性能對比矩陣
指標 |
水性油墨 |
溶劑型油墨 |
差距根源 |
干燥速度(25℃) |
2-5分鐘(需熱風輔助) |
0.5-2分鐘(自然揮發(fā)) |
水蒸發(fā)潛熱高(2257kJ/kg) |
耐水性(24h浸泡) |
3-4級(易起泡) |
5級(無變化) |
樹脂親水基團殘留 |
印刷精度 |
180-250LPI |
200-300LPI |
水性率略低于溶劑型 |
儲存穩(wěn)定性 |
6-12個月(防凍) |
18-24個月 |
水性易分相/霉變 |
三、典型配方實例解析 1.
水性塑料油墨配方
成分 |
比例 |
功能 |
水性丙烯酸樹脂 |
35% |
成膜/粘接 |
酞菁藍顏料 |
12% |
顯色 |
丙二醇甲醚 |
8% |
降低表面張力 |
聚氨酯增稠劑 |
0.8% |
觸變性控制 |
殺菌劑 |
0.2% |
防腐 |
性能參數(shù):黏度35s(涂4杯),附著力4B,VOC 42g/L
2.
溶劑型復合油墨配方
成分 |
比例 |
功能 |
氯醋樹脂 |
25% |
耐蒸煮/高附著力 |
聯(lián)苯胺黃顏料 |
15% |
高遮蓋力 |
乙酸乙酯 |
45% |
快干溶劑 |
聚乙烯蠟 |
1.5% |
抗劃傷 |
分散劑 |
2% |
顏料穩(wěn)定 |
性能參數(shù):黏度22s(涂4杯),附著力5B,VOC 380g/L
水性油墨與溶劑型油墨的配方差異本質(zhì)上是
環(huán)保與性能的權衡。水性體系通過樹脂改性與納米技術正逐步突破瓶頸,而溶劑型憑借成熟工藝仍在特殊領域不可替代。未來十年,兩者將長期共存,在"低碳法規(guī)"與"性能剛需"的博弈中動態(tài)演進。